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(華北地質科技創(chuàng)新中心)近日獲批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“戰(zhàn)略性礦產資源開發(fā)利用”重點專項“中國北方中、新生代盆地砂巖鈾礦成礦預測與增儲示范”項目,這將為中國地質調查局“十四五”鈾礦科技創(chuàng)新再續(xù)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項目圍繞“關鍵沉積-構造-氣候旋回協同演變對鈾儲層的約束”以及“新生代構造-流體響應下的巨量鈾超常富集就位機制”2個關鍵科學問題,重點解剖碰撞、俯沖等不同構造體系下的柴達木、鄂爾多斯、松遼等典型含鈾盆地,聚集我國侏羅系、白堊系、新近系3個主要含鈾巖系和典型礦床,綜合沉積、構造、礦物、流體、同位素地球化學等開展成巖成礦研究,建立多因耦合成礦模型,樹立科技創(chuàng)新引領新類型、新層系找礦突破的典范,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(zhàn)略行動提供科技支撐。
據悉,該項目是天津地調中心聯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、南京大學、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、長慶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、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特種技術勘探中心、青海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、中國地質大學(北京)、西北大學、吉林大學等9家鈾礦領域優(yōu)勢單位申報。(源于:中國礦業(yè)報)